yongjiuav2@gma.comil
添加时间:第三个十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大缓和”时代后十年,关于金融自由化的研究成为主流,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放松。这一时期,人民银行的研究人员没有拘泥于现有理论,而是努力将短期宏观调控与中长期金融改革紧密结合,高度重视“在线修复”金融体系,根据中国实际提出有利于推动金融改革的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
在经过3年的快速发展后,一些不规范的PPP项目已经被清理出库。合规的PPP项目仍是银行青睐的投资标的,也是政府所支持的。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理念依然需要继续倡导。(杨志锦)导读下调评级的三大原因:蒙草生态因PPP项目回款滞后导致其应收账款规模大幅增长,对资金形成很大占用;短期债务规模大幅攀升、账面货币资金较少,导致短期支付压力剧增;财务杠杆持续上升,整体偿债能力较快下降。
第三个十年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大缓和”时代后十年,关于金融自由化的研究成为主流,也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放松。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十年,由于资产价格波动明显加大,对金融稳定及经济运行的影响显著增加,全球央行在研究领域实际上非常重视金融稳定。从知识图谱观察,美联储研究的23个主题关键词中的11个,欧洲国家央行研究的22个主题关键词中的8个,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研究的27个主题关键词中的9个,都与金融稳定和审慎监管等相关,远远超过过去的二十年。但由于传统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并不将金融摩擦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因而出现了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政策分置的策略倾向。例如,理论界和中央银行曾经热议的关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话题,危机前的主流观点是“资产价格不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目标”, 较好的选择是“事后救助”,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就是代表人物之一。同时,由于“大缓和”时代低通胀特征,使得很多学者将此归结于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在政策上导致了进一步的监管放松,甚至出现了“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的观点。
第四个十年是从2008年之后的“大衰退”时期,对于危机的反思仍在继续。以下是陈雨露演讲全文: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四十年来中央银行的研究进展和中国的实践”。过去40年,全球经济经历了“大通胀-大缓和-大衰退”的周期考验。现代货币经济学和中央银行政策实践,在理论上历经了现代货币数量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再到本轮危机后凯恩斯思潮的回归;在实践上也由相机抉择转向货币数量目标制,从“单一目标、单一工具”政策框架,到危机后宏观审慎政策的引入。
为了全景式地挖掘全球央行过去40年来的研究重点,人民银行研究局建立了美国、欧洲和新兴经济体三类国家不同时期央行研究的知识图谱。其中,聚类提取的主题关键词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央行研究的重点所在。在这十年,美联储研究的16个主题关键词、欧洲国家央行研究的13个主题关键词,各自最多的6个关键词都与货币数量论直接相关,表明这十年内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数量目标制的研究主流地位。
而这一点也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应收账款过高但回款较慢。2017年,蒙草生态的应收账款54.21亿元,同比增长了60%。同期,蒙草生态也计提了6.82亿元坏账准备。其中对鄂尔多斯市鄂多克旗园林绿化局、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园林绿化局、乌海市乌达区住建局等政府部门的应收账款也计提了坏账准备。其中对鄂尔多斯市鄂多克旗园林绿化局的计提比例高达88.8%。